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齐鲁名人-孟子 ABOUT US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企业简介
企业简介

齐鲁名人-孔子 ADVANTAGE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东南的陬邑。鲁国是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周公的封地,由于周公为周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鲁国成为当时唯一可用天子礼仪祭祀天地祖先的诸侯国,这使得鲁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都是东部地区一个人文荟萃的文化中心,享有“周礼尽在鲁”(《左传•昭公二年》)的美誉。孔子正是在这种“郁郁乎文哉”的周文化风习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然而孔子的先祖却是宋国的贵族。他的父亲叔梁纥即孔纥,在鲁襄公时充当鲁国大贵族孟献子属下的武士,立过战功,被封为陬邑的大夫,人称陬人纥。母亲姓颜,名征在,生于贫家。传说叔梁纥生孔子时已七十岁,颜征在才十七岁。不幸的是,孔子出生两三年后,叔梁纥就去世了,家道再次中落。由于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颜征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陬邑,迁居到鲁国都城内的阙里。迁居阙里后,孤儿寡母生计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当孔子十六七岁时,他的母亲颜征在又不幸去世了。

      孔子十九岁时娶妻亓官氏,不久后生下儿子孔鲤(字伯鱼)。为了生计,孔子投入当时鲁国权贵季氏的门下,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账目)和“乘田”(管理放牧)之类的小吏。大约在二十岁之后,孔子还从事过“丧祝”的职业。丧祝是一种以相礼助丧为业的民间术士,在别人举行丧祭之礼时,协助主持丧祭的仪式。孔子晚年回忆自己的生活时,曾经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以下只注篇名)所谓“丧事不敢不勉”,大概就是对这种经历的一种回顾吧。

      虽然自幼贫寒,但是鲁国浓郁的礼乐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母亲的教导,使孔子从小就十分好学上进。《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见,孔子很小的时候就热衷于学习礼仪。稍长之后,在母亲的支持下,孔子还于农闲时节到当地的“乡校”学习。“乡校”是由地方办的专供平民子弟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实用技能的平民学校,一般都在夏历每年十月秋收之后举办。孔子在乡校中初步学习了“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初步的文化能力,同时也开始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大约到十五岁时,这种乡校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学习追求,但是又没有资格进入贵族官学接受系统的教育,所以只能立志自学。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正是这种志向的表露。自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礼、乐、《诗》、《书》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上,这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学问。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企业


会员动态


加入商会

 

会服务

 

 

宣传服务


社会公益


法律维权


经贸信息

 

就业服务

 

企业概况

 

 

商会简介


商会简章


商会组织架构

 

 

联系商会

 

电话:0717-6744788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一路中环广场604

邮箱:379879964@qq.com

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